第2种观点: 八周岁以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责任年龄划分标准具体如下: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承担民事责任;2、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3、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4、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主要用于对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主要用于对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相邻权的保护;3、消除危险。消除危险主要用于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可能由于其他人的经营活动或财产管理不善而带来的危险;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广泛适用于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的情况;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主要是用于侵占他人财产时的一种责任形式;6、修理、重作、更换。修理、重作、更换主要是用于债务人履行合同时音乐会标的物的质量不合格时采取的民事责任形式;7、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在民法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无论是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都可以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这种责任形式只适用于违约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民事责任年龄主要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十岁,一个是十八岁,十岁以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即无需承担民事责任,十至十八岁限制行为能力,有一定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还有就是十八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也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需完全承担民事责任。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岁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八周岁。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民事主体的特征是什么其特征为:1、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3、民事主体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有民事行为能力就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通过民事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民事行为能力依民事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也存在特例,有一些成年人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也存在特例,有一些成年人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3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岁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八周岁。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民事主体的特征是什么其特征为:1、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3、民事主体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有民事行为能力就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通过民事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民事行为能力依民事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一般来说,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也存在特例,有一些成年人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3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八周岁以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责任年龄划分标准具体如下: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承担民事责任;2、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一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3、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4、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主要用于对知识产权和人身权的侵害;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主要用于对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相邻权的保护;3、消除危险。消除危险主要用于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可能由于其他人的经营活动或财产管理不善而带来的危险;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广泛适用于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的情况;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主要是用于侵占他人财产时的一种责任形式;6、修理、重作、更换。修理、重作、更换主要是用于债务人履行合同时音乐会标的物的质量不合格时采取的民事责任形式;7、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在民法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无论是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都可以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这种责任形式只适用于违约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3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3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十八周岁以上,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八周岁以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八周岁以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说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界限是八岁,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让其实施行为,则可能既不利于行为人自身利益的保护,也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民事主体实施行为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亲自实施与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行为后果。超出自己智力、精神状况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衍生问题: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以下两类:一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除外;二是因智力障碍、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疾病导致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3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条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1种观点: 一、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一般如下:(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如何划分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划分如下: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法律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是:1、不满14周岁的人,处于完全无刑事行为能力阶段;不对任何刑事罪行负责;2、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处于相对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只对自己实施的一些严重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3、年满16周岁的人,处于完全刑事行为能力阶段,对自己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一切故意或过失危害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3种观点: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几岁到几岁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8周岁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如下:(1)自然人意思能力的有无、高低,主要受自然人的生理条件的影响;(2)自然人能否合理地理解个人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心智健康的关键。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哪些行为有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以下行为有效:1、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2、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3、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事实收养可以办理公证。根据法律规定,凡当事人能够证实双方确实共同生活多年,以父母子女相称,建立了事实上的父母子女关系,且被收养人与其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已消除的,可以为当事人办理收养公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
第2种观点: 都可以起诉,能不能胜诉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可以在20年内,随时主张权益,享有胜诉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借条作为证据而言,其有效期是永久的,但是其证明的债权纠纷,具有三年的诉讼时效,已注明履行清偿欠款日期的借条诉讼时效期限从注明清偿欠款日期的当日起算,对没有注明履行清偿欠款日期的借条诉讼时效期限从欠款人出具欠条的第二日起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